安全行車保障設施的新理念
1、堅持安保工程與自然相和諧的理念
山區生態環境脆弱.在實施中注重防護設施與自然環境相諧調,做到尊重自然保護自然,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對環境和景觀的破壞。
2、堅持“以人為本”的理念
(1)主動引導
主要是通過標志、標線綜合運用、特殊設置,整治視距不良路段等,引導行駛車輛安全通過險要路段,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。
在曾經發生過對掩側翻等交通事故的小半徑急彎路段,充分應用綜合防治手段。例如:首先,小半徑急彎前設置識認性強的大型急彎減速警告標志,以提醒司機減速行駛;其次,在彎道處設置誘導標、輪廓標及紅色薄層標線,迫使司機降低行車速度;路中央安裝分道體強行隔離對向行駛車輛,控制車輛各行其道。
在平交路口,設置醒目、易識別的大型指路標志;結合沿線風景名勝,增加旅游景點預告、提示的大型旅游標志;針對村莊、交叉口交通事故相對較大的特點,進行路口標線渠化加人行橫道,對條件較好的路口進行加寬,增加左轉車道;支路設置“停車讓行”標志,明確道路使用優先權,誘導車輛安全快速通過交叉口。
在事故多發路段設置交通事故多發預告標,提示車輛減速行駛。
山區急彎視距不良路段、清理彎道內側植物邊坡,輔以中心振蕩防跨越標線等綜合技術手段,提高行駛安全性。
(2)柔性防護,增加安全面
主要通過路側柔性護欄的設置,輔以警告標志誘導設施等,治理路側險要安全隱患點,減少車輛墜崖等特大惡性交通事故的發生,降低事故中人員、車輛的損伍損害程度,全面提高行車安全水平如盡量避免采用剛性護欄,而采用柔性護欄,以減小交通事故的傷害;改善傳統公路護欄的多棱角的做法等;變陡邊坡為緩邊坡,以增加車輛駛沖出車行道的緩沖區,即使車輛駛出車行道,也不至于產生翻車等惡性交通事故;公路兩邊的“明邊溝”變成“暗邊溝”,以增加車輛駛出車行道的緩沖。
(3)全時保障
主要通過標志標線的反光發光效果進行夜間車輛行駛誘導,降低道路交通事故雨霧天和夜間發生率。